急性粒細胞白血病
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是一種位于骨髓的急性疾病。患者的骨髓和血液中發現有大量的成髓細胞(myeloblasts)。這一疾病也被稱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等。其包括以下幾類: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微分化型(M0)、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等。
急性白血病是源于造血干細胞的克隆性惡性疾病。在骨髓和其它造血組織中任何一類異常原始或幼稚細胞的過度增生,并釋放至外周周血液中,造成骨髓中其他細胞生成繁殖受抑和各器官的白血病細胞浸潤。臨床表現為貧血、繼發感染、出血,肝脾淋巴結腫大及其他浸潤的表現。骨髓象中一種或多種原始及幼稚細胞增高,有細胞質的改變(如核畸形),血象可見白細胞升高,紅細胞和血小板減少或全血細胞減少,可見大量的幼稚細胞。病情發展較快,自然病程僅數月。約10%病例進展緩慢,多為老年,表現有乏力,面色蒼白、虛弱等貧血癥狀為主,也可見到出血及感染。
- 目錄
-
1.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2.急性粒細胞白血病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3.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有哪些典型癥狀
4.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應該如何預防
5.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治療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的常規方法
1.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病因比較復雜,迄今未被完全認識,許多因素與白血胞的發病有關,如病毒感染、放射性核素的照射、化學因素、藥物及遺傳因素等。
1、病毒感染 近十年來的研究提示白血病很可能是病毒引起的。病毒引起禽類、小鼠、大鼠、豚鼠、貓、狗、牛、豬、猴的白血病,此外,目前認為C型RNA腫瘤病毒與人類白血病的病因有關。
2、電離輻射 日本廣島、長畸原子彈爆炸后的白血病發病率明顯增高。離爆炸中心越近,發病率越高。此外,大劑量放射線局部治療類風濕性強直性脊椎炎,白血病發生率在治療組中比對照組高10倍,而其發病機會與照射劑量密切相關。某些國家報道放射科醫師患白血病較多。
3、化學因素 某些化學物質如苯和氯霉素等通過對骨髓損害,也可誘發白血病。急性白血病與口服氯(合)霉素可能有關。其它尚有氨基比林、磺胺藥、保泰松、223、樂果等。
4、遺傳因素 文獻報道先天性癡呆樣愚型者發生白血病較正常兒童高15~20倍;其它伴有染色體異常的先天性疾病如Bloom綜合征、Fanconi綜合征、Klinefelter綜合征等患者中白血病的發病率也均較高。有少數家族性和先天性的白血病。
2.急性粒細胞白血病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的并發癥主要有:
1、感染:是最常見的并發癥包括細菌、病毒、真菌感染。主要表現為發熱,感染的部位常見于口腔、肺部、皮膚,嚴重者可出現敗血癥、感染中毒性休克。
2、DIC(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是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最重要的并發癥,發生率高,大約60%的患者發生。近年隨著應用甲酸和砷劑,DIC的發生已明顯減低。
3、在應用維A酸治療過程中會合并高白細胞癥、維A酸綜合征。
3.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有哪些典型癥狀
急性粒細胞白血病其表現如下:
1、貧血:與骨髓制造障礙有密切關系;患者血液中粒細胞,早幼粒細胞增加,但成熟白細胞減少,與缺鐵性貧血相比,網織紅細胞不上升。
2、發熱:主要由于感染所致;患者體內異常分化而增加的白細胞并不成熟,對免疫系統沒有幫助。
3、出血:以皮膚、齒齦、口腔和鼻黏膜出血最常見,重時可遍及全身。
4、白血病細胞浸潤:脾及肝腫大,胸骨下端痛、叩擊痛、眼眶綠色瘤,淋巴結腫大,中樞白血病(頭痛、嘔吐、抽搐、視力模糊、視乳頭水腫、昏迷至死亡)等。本病主要依賴血象檢查和骨髓象確診。
4.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應該如何預防
本病目前尚無有效預防方法,但以下生活中的預防措施可能對預防本病的發生有益:
1、凡是工作中接觸電離輻射及有毒化學物質苯類及其衍生物的工作人員,應加強防護措施,認真按工作常規操作,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一量發生血象異常應積極治療。
2、生活有節,丐居有常,避寒暑,勞逸結合,使機體處于良好狀態,所謂:“正氣存骨,邪不可干”。
3、人要保持樂觀向上,心情舒暢,忌郁怒,所謂:“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4、生活起居要規律,慎避寒暑,勞逸結合,調情志,忌郁怒,保持心情舒暢,使機體處于良好的狀態。另外在工作中接觸電離輻射及有毒化學物質(苯類及其衍生物)的工作人員,應加強防護措施,定期進行身體檢查。禁止服用對骨髓細胞有損害的藥物如氯霉素、乙雙嗎琳等。
5.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檢查方法如下:
1、外周血 典型的血象顯示貧血,白細胞數量的變化,并可見幼稚細胞,血小板減少。
2、骨髓像 以異常的顆粒增多的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30%,多數>50%,且細胞形態較一致,原始細胞以下各階段細胞較少,細胞核形態多不規則,有內外漿,外漿中無顆粒,內漿中有大小不均的顆粒。
3、細胞免疫學檢查 蛋白標CD33,13(HLA-Dr陰性)。
4、細胞遺傳學檢查 染色體異常,t(15,17)(q22,q21)。
5、凝血時間 3P試驗、纖維蛋白原含量、纖溶酶原含量及活性、ATPP(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PT(凝血酶原時間)。
6、生化及電解質檢查、肝腎功檢查。
根據病情、臨床表現、癥狀、體征,選擇X線、CT、MRI、B超、心電圖等檢查。
?
6.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病人的飲食宜忌
急性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宜少食多餐,容易消化。患者尤其在治療過程中,消化系統往往會出現諸多反應如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癥狀,此時可采取少食多餐的進食方法,或在三餐之外,增加一些體積小、熱量高、營養豐富的食品,如糕點、巧克力、面包、獼猴桃、鮮蔬汁等。消化系統的不良反應,病人要多攝入堿性食物,以減輕消化道的不適。具體方案如下:
1、合理安排飲食 每天的膳食中谷類、豆類、蔬菜和水果占總攝入量的2/3以上,不吃或少吃高脂肪、高鹽、高糖食品,可幫助你預防血癌的發生。
2、多吃蔬菜和水果 每天吃各種新鮮蔬菜男性不少于500克、女性不少于400克,水果男性不少于200克、女性不少于100克,可使患血癌的危險性下降20%~30%。
3、食物多樣,谷類為主 每天膳食都應當注意動植物性食品、粗細糧搭配,食物多樣化,但應以谷類食品為主,每天成年男性不少于500克,成年女性不少于300克。谷物中淀粉及膳食纖維具防癌作用,已基本得到了公認。
4、戒煙限酒。
5、限制高脂肪飲食 要少吃高脂肪食物,特別是以飽和脂肪酸為主的動物脂肪,應當選擇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并節制其用量,每日烹調油少于25克為宜。
7.西醫治療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的常規方法
急性白血病進展快,需進行積極綜合性治療及護理:
1、加強護理 患者應臥床休息,給予營養性食物,但須注意飲食、環境、口腔、皮膚及肛周衛生,有條件時住入無菌性層流病房。
2、加強抗感染及對癥處理 如嚴重貧血進可輸血,出血較重可輸血和用止血藥,有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時按該癥處理等。
3、化學治療 常用藥物包括腎上腺皮質激素、甲氨蝶蛉、6-巰基嘌呤、阿糖胞酐、環磷酰胺、長春新堿、柔紅霉素、三尖杉酯堿等;常以聯合化療方法,并分誘導緩解和鞏固維持兩階優,從而既控制臨床癥狀,又可防止復發。
4、免疫治療 在話導緩解后進行,目的是鞏固維持緩解。常用卡介苗、白血癥性細胞瘤苗及同種異體細胞、轉移因子、左旋咪唑等。
5、骨髓移植 有條件可進行骨髓移植,對急非淋白血病效果較好。